欢迎访问普泰安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模块 > 新闻 >

安全生产“痕迹主义、形式主义”,一线员工苦不堪言!

发布时间:2020-03-01 12:15:49 点击:1206

“痕迹”就是“护身符”“痕迹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蔓延到一个很严重地步了。

《安全生产法》生产法的出台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目的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但当“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履责”而是“免责”。一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免责”上,形式主义的立刻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而真实的情况呢,安全生产本身并没有提高,相反,基层由于疲于奔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痕迹”上,真正的安全反而没人管了。“痕迹主义”发展到目前,已经比较隐蔽了,而且有很多变种,如果不实事求是的去评价其效果和效率的话,不易发觉,甚至剧情会反转,以至于最后成了“皇帝的新装”,危害是很大的。


例如,一项自上而下工作的落实,应该是“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执行—检查考核—反馈改进”,但实际却变成了这样“提出要求—落实要求—严格落实要求—务必落实要求—坚决落实要求—圆满完成要求”。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但到了基层仍然是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应付差事,效果可想而知。看似层层履职尽责,该发的文件也发了,该开的会也开了,该提的要求也提了,但实际上工作安排根本不接地气,基层没法落实,这类工作如果出了问题,让基层背锅是不合适的。    


再例如,央视曾经曝光过“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这种情况在安全生产领域也不少。为了证明一项工作做了,要用很多文字、照片、表格、台账去证明你做了一项工作,结果成了一分干工作,九分证明干了工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所事事。本来定期安全学习是一项很好的制度,通过学习别人的事故案例来教育自己,可是为了证明确实开展了学习,要拍照片、留记录,并且在信息系统里录入学习情况,细到每个人的发言都要录入。


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安全学习上出业绩,更是变本加利的出各种花样证明自己安全学习做的好,各种花里胡哨的“痕迹”实际上成了名符其实的“客里空”。这也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安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证明确实学习了吗?基层一线的生产人员,很多精力都被“痕迹”所耗费,真正能投入到安全生产的精力可想而知,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直运行在一个非常低的“功率因数”上,这就是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处于瓶颈的主要原因。如果说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加法的话,那么现在确实到做减法的时候了。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安全。

一线员工的心声

@季强 

 写的太好了,为什么都知道而没有人去做呢?我就是电厂一个班组的负责人,基层班组一天到晚各种痕迹要留,安全方面的,工作方面的,各种记录,文字的,电子版的,录音的,一个基层班组,我干好了自己的现场工作还不行,必须要有迎接领导检查的资料,通知要有检查了,各种文件铺天盖地的下发,我们基层班组谁能理解呢?反正就是各自写安全学习记录呗!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空话!说好的是四不两直检查,说好的不打招呼的检查,结果呢?提前一个星期就通知到基层了,赶紧完善各种资料迎接领导检查,基层班组最讨厌的就是领导检查工作,各级领导来了,不必要的活不要干了,不必要的现场痕迹全部恢复,你们都不相信吧,安全门拆除检验还没有回装,害怕脚手架不合格,叫把现场所有脚手架全部拆除!明明工作都没有干完呢,脚手架拆了,领导走了再搭,基层班组都是怨声载道!领导干部都是人浮于事,安监部门看心情考核,干的多错的多,不干的给干的提意见,这些大家都知道吧?电力系统就是驴粪蛋子外面光,里面的内容永远没有人看到,不出事则已,出了事都是基层班组人员背黑锅!

@上运行的兔子先生 

 今天一个文件明天一个文件,后天又来一个文件。一个已执行章从右上角到票号上到票号上方,改了又改。怎么的?这章盖斜了影响现场工作了还是影响安全生产了?一个标识牌编上号,用了哪个还得记录。活多点儿牌都不够用,不是去借就是开不了工。小本本写了又写,几点儿几说了一堆。几号发生的有用么?难道日子不对会影响警示效果?

@

安全学习班也是,领导一来,吧啦吧啦俩小时,本身运行一个班上完就挺累的,哪有精神再听你嘚啵得呢?

要我说,安全生产很简单。两票三制都做好了,尤其是标准操作票标准工作票。把钱给到位了,让大家乐意干活,让大家觉得活的有价值,安全有价值。你想,钱不到位,活儿还得干,那只能糊弄了,一个指一个,最后让新人去了,啥也不懂还不出事儿?钱不到位,得过且过,活着没动力,死又舍不得,都不用长久以往,两三年功夫,保证安全水平大滑坡。

@康兵 

形式主义害死人,目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花架子太多了,真的该让一些懂安全、会安全即有责任心的人去管安全、抓安全,抓一定要抓到点子上,强化电力工程现场的事前准备和过程控制,确保现场安全管理的能控、可控、在控。

@玄铁 

电力安全生产的核心就是安规加两票三制,其余介是毛皮,仔细分析所有事故案例,无一幸免。老一辈子几十年几代人的心血,现在当个几年官就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形式主义。

@祥和 

真实写照。一些年轻人当安全管理负责人,班前会班后会的活动内容不知何物。反而嫌弃常年在现场有安全经验的老师傅缺乏工作魄力。安全也应该扫盲:只知纸上不懂现场实际。正如一支善打硬仗的部队,空降去一大批在后方的将军指挥。还不如一群身经百战的老兵和几个身经百战的下级指挥官战斗力强。安全管理用人上唯文凭唯关系是用终究害了谁?

@夜雨飘 

入场前安全教育考试,试卷成绩全都90多分,可有些工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领导检查问工人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都是现场负责人的错。领导,定个规矩,进场施工作业人员全部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个别专家个人分析就是"专到家里瞎求闹的人"。

@六月 

检查本身没错,错在连带考核,夸大考核,只有考核没有奖励,做的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就要考核,等等,到最后逼出了很多不良后果,走偏了方向,忘记了初心!

@文轩

现在的管理层”三高人员“居多,这些人多半是马谡,有几个是真正从基层现场摸爬滚打上来的,所以制定的政策脱离实际,理想主义,加上“所谓”的绩效考核,一切都变样了,为了绩效花样百出,想方设法,编,哄,造层出不穷,换个灯泡一个人能干的事,现在得弄9个人来,结果事还是干一件,但为了这一件事发策部,经研部,设计部,运检部,安监部,财务部,审计部,宣传部,后保部,党群部,人资部都要参与,当有一千个灯泡需要更换时,这些部门人员明显不够,所以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很忙,忙的一塌糊涂,忙来忙去才发现大家都在忙一件事~~换灯泡。国网的形式主义已经到了“残忍”的地步。各级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无一幸免。部分领导上班只有一件事~在所谓的各种记录,各种报表上签字。

@玄轉 

单单安规考试就可以玩出诸多花样,能可笑到在工作人员去现场操作半路被电话召回,自行打车赶回参加安规考试;头天抢修到半夜,第二天也得强打精神去参加安规考试。他们将安规里“作业人员对本规程应每年考试一次”这条规定发挥到了极致,严重的时候就是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压根不给你喘息的机会,美其名曰是为了增强你的安全意识,实际上搞得大家身心俱疲,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大增,这点从近几年来电网安全事故频发便可略见一斑……所以,其实种种所谓的形式主义只能是整个行业积弊的冰山一角,有人用夕阳产业盛极而衰来形容电力行业或许并不是危言耸听。